【原创】董事长必修课|企业转型升级的蝴蝶模型
发布时间:
2017-11-30 13:53
为什么要转型升级(Why)?转什么型、升什么级(What)?又如何转型升级(How)?说到转型升级,每个企业最关注的应该就是这三大问题。
首先,Why:为什么要转型升级?
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转型升级的过程,所以说,转型升级其实应该是一个常态的概念,而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。
用一句古诗来描述为什么要转型升级,就是“活水源头随处满,东风花柳逐时新”。
当今世界,国内外大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,全球化正在经历巨大的挑战,全球经济持续衰退,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,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正在从工业3.0时代逐步向工业4.0时代过渡,所以,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全球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头等大事,转型升级也成为当前全球企业需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和新时代的DNA。
所以,张瑞敏说:“没有成功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”。
2017年,特朗普执政的一张重要王牌就是制造业回归美国,不难想象,未来10年,中美制造转型升级之战将异常火爆。因此,对中国制造来说,转型升级“既无任何退路,也是唯一出路”。
2016年,凯文凯利在总结未来的十二个趋势时说:“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,在接下来20年中最伟大的产品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。”所以,转型升级不嫌晚,转型升级正当时。
其次,What:转什么型、升什么级?
纵观全球23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,在工业1.0和2.0时代,中国制造无论产业和生产方式,还是工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都落伍于欧美。
工业3.0时代,中国制造奋起直追,从手表、自行车等工业产品奇缺,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;生产方式也突飞猛进,从低端、笨重、落后的生产作坊,锐变为贴近全球客户需求的现代企业。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中国制造的工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快速提升,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了弯道超车。
2010年,中国制造的竞争力首度超过美国,登顶全球制造之首。据德勤携手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《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》报告称,中国制造至少连续保持全球最具竞争力头名至2020年,届时美国将有望再一次超越中国,夺回全球制造的皇冠。
全球领先的制造业竞争力,为中国制造实现了大国梦;展望未来,中国期待通过国家战略再战30年,实现中国制造的强国梦。
基于这个伟大而艰巨的挑战,无论对于国家、企业还是企业家来说,都要实现转型升级。
国家的转型升级 “战争”已经打响,德国的 “工业4.0战略”,美国的“工业互联网”,我国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等等,新的剑拔弩张,新的暗流涌动,桌面上是硬政治,桌面下是软实力。
再来看企业的转型升级,既要实现产业和生产方式的转变,即转型;也要实现工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,即升级。至于企业家的转型,从工业文明诞生,经历了机械化时代的作坊主、大生产时代的资本家、到互联网时代的知本家的转变;而未来,则属于智能化时代的智本家。
所以,对国家来说,倡导、鼓励、补贴的是智能制造,但是,对企业来说,转型升级一定是多维度的,绝不仅仅是智能制造一个方向。
企业的转型升级,首先是企业家的转型,企业家如何基于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,将董事会、管理团队以及所有员工的志向和梦想凝聚为企业愿景,并将自己的个性融入成一种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,带领员工不断地超越自我,实现梦想,最终超越梦想。人因梦想而伟大,企业因文化而发展,我们把这个转型升级的维度称为“志”。
其次,每一个伟大的梦想,都需要有一个伟大的团队去承载它,去为它赴汤蹈火一往无前,而这个团队需要一种大家都接受的“合理”的治理结构,这个维度称为“治”。
第三,品牌。从OEM到ODM,从ODM到自有品牌,从低端品牌到高端品牌,最终成为行业旗帜,所以,我们把这个维度叫做“帜”。
第四,品牌需要对应的品质去承载,我们需要实现“质”的转型升级。中国有十四亿人口,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。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,实现了小康的中国人民在消费习惯上逐步从重“量”转变为重“质”。哪怕是一个马桶盖,都愿意不远万里,从日本背回来,可见一斑,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。
最后一个转型升级的维度是“智”,智能制造和智慧人才。这是未来的方向,工业4.0时代的制胜法宝,也是我们在当前的大背景下,需要逐步着手研究、尝试和应用的维度,每个行业的紧迫性不一样。
因此,我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总结为从中国“制”造转型升级为五个维度的中国“zhi”造:分别是中国“志”造,中国“治”造,中国“帜”造,中国“质”造和中国“智”造。
这就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蝴蝶模型。
最后,How:如何转型升级?
企业的转型升级绝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路径,它是基于本企业的现状、结合成熟的管理理论、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,不断PDCA循环,最终探索出来的个性化的唯一。
本文作者:谭梦(深圳奥博智能咨询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深圳市恒卓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、1號工匠馆创始人)
推荐新闻